小城市的國際傳播功課更值得做
日前自駕途經千年瓷都景德鎮,慕名前往,參觀完御窯博物館和御窯廠遺址,對于城市國際傳播有了一點感悟。
近幾年,媒體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中,上榜的城市都是北上廣等超大城市或武漢、杭州等省會城市,對小城市在國際傳播中能有何作為,能否擔當某種特殊使命,卻鮮少提及。匆匆一瞥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景德鎮瓷都故事后,感覺小城市的國際傳播功課更值得去做。
在景德鎮,瓷器、瓷器店、制瓷人、各類瓷窯博物館和陶瓷創意無處不在,“景德鎮制”的區域品牌形象標識從問字、琢形到淬色,無不彰顯中華瓷韻,傳承文化文脈。在博物館探訪時,講解員還提到一個詞“景漂”——指那些對中國瓷器感興趣、喜好手工制瓷技藝的世界各國陶瓷藝術家。每年在景德鎮召開的“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是一個“永不落幕的瓷博會”,讓景德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瓷都”,向世界展現“陶瓷文化”。
類似景德鎮這樣有地域特色、有傳統文化底蘊、有國際聲譽度的三四線小城市和村鎮在國內并不鮮見,在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能力的當下,若將這些小城市作為“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講好中國地域文化故事,或將能更有效地傳播中國聲音。
小城市的文化符號更清晰、更聚焦。挖掘特色資源,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生態等方面提煉城市特質,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個性化的城市形象,小城市更易于做到,也更有文化辨識度。
小城市的文化故事更親民、更有認同度。在景德鎮,有“與國同名”的瓷都故事;在甘肅敦煌,有“夢回敦煌”的飛天故事;在安徽安慶,有《天仙配》《女駙馬》的戲曲故事;在廣西賀州,有世界長壽市的健康故事。中國有數百個中小城市,它們有著不同的文化風情、不同的城市故事。美國作家馬克·吉羅德曾在《城市與人——一部社會與建筑的歷史》一書中說,城市聚集了人的智慧,經歷歲月,也在歲月中發展;有些過度繁榮,有些陷入困境;但城市的故事將永遠敘述下去,因為它是那么豐富多樣。因此,深耕本土,以小切口、小故事、小角度講述城市人文情懷,注重民間話語的全球化表達,更能引發共鳴,激發共情共振。
小城市的文化品牌更易感知、更易分享傳播。在國內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經常有“值得收藏的十大古鎮”“最應該去的魅力小城”“最適合自駕游的目的地”等問答話題。越小的城市品牌,越有文化味道的小城小鎮,越能激發用戶的興趣,也越能引發用戶的共享分享。一方面,本地民眾、離鄉游子會積極傳播分享城市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年輕人的好奇心、探知欲會讓他們主動傳播小城故事、小城文化。如果能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上多發布些小城生活視頻、文化創意視頻,或許更能讓國外民眾感知到中國文化,認知到中國形象。
下一篇文章:剛柔并濟演繹黨性與人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