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 為科學安全度汛筑牢“新堤壩”
5月1日入汛在即,記者從安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安慶正扎實開展防汛抗旱各項準備工作。目前,預案、物資、隊伍等各項防汛準備工作基本準備完畢。(《安慶晚報》4月24日)
當前,我市已經進入汛期,今年的防汛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發揮“人防+物防+技防”優勢,打好科技戰、信息戰是關鍵。只有在先進裝備提升、數據應用提速、信息傳播提效上狠下功夫,才能不斷提高預警預判精準度、搶險救災時效性,為徹底打贏這場硬仗夯實基礎。
當今時代,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防汛抗災領域的裝備也已經“鳥槍換炮”。我們欣喜地看到,無人機、管道機器人、水下探視儀等“沖入”防汛一線,在空中、水面、水下發揮著積極作用。更好地提升“智能+”裝備的功效,既要不斷加大新基建投入,也要持續加強新技能培訓,這亦是將汛情災情降到最低的題中之義。
“互聯網+”時代,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日臻成熟,我市在防洪救災體系建設中,持續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掌控防汛信息、提高防汛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撐。防汛工作系統性強、覆蓋面廣、復雜性高,如何更加精準地運籌帷幄,需要我們進一步利用5G、VR、GPS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快建立健全網絡互通、數據共享的平臺體系,通過數據分析、云端監測、流程再造,不斷提升數字化應用水平,讓汛情預測、風險預判、氣象預警更及時、更到位,打一場“有準備之仗”。
筑牢防汛抗災的銅墻鐵壁,強化群眾風險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F代信息社會,要始終堅持“線上+線下”策略,更好地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介,采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科普動畫、說唱形式,不斷增強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的針對性、有效性,讓群眾更有面對災害的底氣。
既發揮既有人防經驗,也充分利用技防手段,這樣雙管齊下、有機結合,不斷完善防汛體系,提升預警能力,就一定能為安慶科學安全度汛筑牢“新堤壩”。
下一篇文章:小城市的國際傳播功課更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