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hdbrx"><th id="hdbrx"><p id="hdbrx"></p></th></ol>

    <ruby id="hdbrx"><big id="hdbrx"><address id="hdbrx"></address></big></ruby>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時事評論->正文

                對共產黨人形象的精彩塑造
                ——評黃梅戲《共產黨宣言》及袁媛的表演藝術特色

                14.jpg

                  袁媛在黃梅戲《共產黨宣言》中飾林雨霏

                  根據唐棟、蒲遜同名話劇改編,周德平編劇,童薇薇總導演、徐志遠作曲、吳放舞美設計,袁媛、蔣建國、張小威、鄔云、姚丹、姚恩田等主演,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創演的大型現代黃梅戲《共產黨宣言》,是一部思想寓意精深、戲劇結構精巧、演員表演精湛,有著很強的情感沖擊力和很高的審美價值的優秀戲曲劇目。在眾多反映和表現紅色題材的劇作中,堪稱可喜可贊、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

                  劇作以跌宕起伏、激昂深情的藝術敘事,將觀眾帶回百年前的中國歷史時刻,身為共產黨人的文清,不因商人家庭富足優渥的生活而改變初衷,毅然與丈夫鄺兆年離婚,化名林雨霏投身革命斗爭,以刻印《共產黨宣言》等方式,宣傳共產主義理想和尋求救國之道。在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她不幸被捕入獄,在面對敵人的百般利誘和死亡威脅,特別是面對身份為國民黨稽查隊隊長,因不明真相而關押審訊自己的親生兒子鄺為,既以對革命信仰的堅定忠貞,表現出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精神氣節;又在鄺兆年等人的施救與幫助下,與兇殘貪婪的敵對勢力斗智斗勇,給其以沉重打擊;更在對敵斗爭的危險復雜情形下,反映出作為一位革命母親的柔情、理智與清醒,教育與引導本應是正直有為的年青一代,促其及時地幡然醒悟,從反動陣營轉向革命,實現了紅色基因的延續和傳承,并用自身滾燙的鮮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劃破時代黑暗、激蕩人心的壯麗凱歌。

                  劇作的主場景只有兩處,一處是廣州怡祥商行老板鄺兆年家的客廳,一處是陰森可怖的監獄,然而兩處都是形成人物矛盾沖突和激烈斗爭的戰場,兩處場景的有機展開和交替呈現,很好地完成了劇作的完整敘事。曾三度出演過紅色題材主角的黃梅戲優秀青年演員袁媛,在該劇中扮演了林雨霏這個女主人公形象,其本身具有的嗓音清亮、扮相秀麗的突出條件,及深厚扎實的戲曲功底所顯示的優長,使之足以挑起飾演林雨霏這個主要角色的大梁,且使這些特點和優長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對飾演這類紅色人物的反復歷練與精準把握,使之具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深切的體驗,從劇中人物著裝打扮、外部造型和內在氣質,到表演上所反映出的端莊大氣、堅定沉穩的特點,都很契合一個女共產黨人的形象。而鄺兆年的飾演者蔣建國,以扮相英俊、嗓音明亮、表演樸實大方著稱,通過劇情塑造出一個持重又果決、情深又有內涵的人物,以及兒子鄺為雖入迷途但坦蕩磊落,女兒鄺梅熱血年輕且疾惡如仇,鄺后妻謝婉云心有計較但不失熱腸,敵方沈卓處長陰險狡詐及試圖借機滿足一己貪欲,在這一眾人物的加持與陪襯下,將林雨霏這個早期共產黨人的藝術形象,感天動地、光彩照人、極為成功地演繹并呈現在黃梅戲劇舞臺之上。

                  作為女主人公林雨霏的扮演者,袁媛進行了刻畫細膩、層次豐富的表演,可謂殊堪推崇,可圈可點。劇作以閃回的方式再現了她當年離家出走的情形,雖然其與鄺兆年曾志同道合、并肩一心、惺惺相惜,且曾披紅嫁娶、松蘿共倚、琴瑟和鳴,但她卻志存高遠、不混桃李、以身許國,是一個理想為重、使命在肩,以天下為己任的形象。袁媛在此通過正氣浩然的外在形體和熾熱真摯的內心傾訴,將其既欲舍難離的情感,又堅定決絕的態度描繪、揭示得淋漓盡致。而當革命遭遇失敗、廣州城血流成河之時,林雨霏散發覆面、血跡斑斑地被鄺梅扶進鄺宅,劇中人物無不陷入一場重大危機與激烈沖突之中。袁媛在此處的表演,重在表現處于矛盾交織與焦點中的林雨霏,既在樓上看到其子鄺為的照片,而觸發了藏之彌久、現之深摯的母愛,又與鄺兆年圍繞時局對鄺為未來的人生取向而深深擔憂。在敵人的追剿進逼之下,她選擇離開鄺宅并被警察逮捕,正是出于一個共產黨人舍己為人的大義,出于對鄺為、鄺兆年及其家人的愛與責任。袁媛很好地把握了林雨霏這個人物身上柔腸與氣概并存的性格特征,并且將其千折百回、跌宕有致、感人至深地傳達了出來。

                  兩場監獄審訊室的戲,可以視為細致而深入地刻畫與表現林雨霏人物形象的重場戲。兩場戲的相同之處在于看點都是母與子的對手戲,不同之處則在于前一場戲鄺為不知道被審對象林雨霏竟是自己的生身母親,后一場戲是鄺為明白真相之后卻不能母子相認,這種戲劇性人物關系的奇特建立,給推進劇情、塑造人物、揭示主題提供了極為充分的外在和心理空間。前一場的“審問戲”撼動人心之處,在于林雨霏面對親生兒子鄺為只能“強自抑戒沖動處境險惡”,因為“慎提防牢門外耳目眾多”,既情不自禁地對鄺為喊出一聲“孩兒”,又不能不及時地欲說還休、加以掩飾。劇作以“審問”形式與角色的反轉,使母子間的對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和機鋒,起到的是講述歷史、宣傳革命、教育后代的實際作用。后一場的“審問戲”是在林雨霏飽受酷刑,全然明了對方身份之后的母子相見,顯得更加意味深長。面對母親傷痕累累的孱弱之軀,愧疚滿心的鄺為與母親林雨霏一道,以類似于隱語交流的方式,追憶童年的美好,表達和抒發母與子之間本已有之的萬般深情。但當鄺為要“劈山救母”,采取用重金買通行證救母親出去的行動時,林雨霏則出于對險峻形勢的清醒判斷,堅決地加以制止,以防更大的流血犧牲,并責備其沒有真正讀懂《共產黨宣言》,“沒有真正地認識你的母親”,使觀眾觀劇至此時禁不住思想受到震動,相伴隨的是精神境界得以升華。袁媛在這兩場戲里的表演都是非常精彩和動人的,她把林雨霏在兒子面前內心情感的不可扼制的流露,在特定環境下又不得不進行克制和隱忍,尤其是其所表達出的“我以我血薦軒轅”而昂然赴死的決心,既拿捏得恰如其分、表現得惟妙惟肖,又充盈著浩然之氣。在黃梅戲本有的委婉清新、明朗酣暢、韻味純厚風格的基礎上,有力地融入刻畫人物所需要的堅毅果敢、斬釘截鐵般的表演身段,字正腔圓、聲遏行云般的大段唱腔,使林雨霏的形象愈加擲地有聲、血肉豐滿、深入人心。

                  特別值得一提和應予贊許的是,劇作將兩個道具的運用作為抒情達意的重要凝視點。林雨霏在鄺為孩童時代為其扎風箏,體現出的是單純而甜蜜的母愛。其后在監獄里找來材料再次為其扎出同樣的風箏,在輕輕搖動的竹片紙張上,承載了更厚重的寄托與期冀。這條線索的貫穿,形成了劇作灼燙觀眾心扉的情感熔點,具有催人淚下的強大藝術張力。而《共產黨宣言》則是點題之筆,這本小冊子是林雨霏親手刻印,又多次被劇中人物高高舉起,寓意其是在黑暗中照亮、指引和支撐主人公內心乃至整個世界的真理的陽光,是其向往光明、不畏犧牲、堅持斗爭到底的巨大力量來源,也是這部劇作所深刻開掘和激情傳遞的核心主旨。林雨霏最后為掩護鄺梅而中彈犧牲,正是共產黨人革命獻身精神的最直接、最崇高的體現和證明。劇作又以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鄺為和鄺梅兄妹奔赴井岡山參加紅軍,顯然是受了《共產黨宣言》的指引和母親行動與精神的影響。而舞臺處理上讓林雨霏在一片紅旗如海中詩意般地再次現身,其所象征和詮釋的意蘊或許在于,她的生命雖然停止在槍響的那一時刻,其不滅的精神卻永鑄于人間,并在革命事業中閃閃發光??梢哉f,袁媛以其唱做俱佳、聲情并茂、獨具魅力的出色表演,在劇中實現了對林雨霏這一人物的準確把握和完美塑造,把偉大的革命者與同樣偉大母親的雙重形象,生動而感人地融匯在了一起,使劇作顯示出了巨大的思想感召力和藝術感染力。


                (汪守德)

                下一篇文章:讓“小修小補”增添社區活力與魅力

                亚洲精品无码影院,亚洲精品无码永久AV在线,亚洲精品无码永久无码,亚洲精品无码永久无码AV

                <ol id="hdbrx"><th id="hdbrx"><p id="hdbrx"></p></th></ol>

                  <ruby id="hdbrx"><big id="hdbrx"><address id="hdbrx"></address></big></ruby>